龙岩市农科所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内容

龙岩市水稻育种研究的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时间:2021-11-19 15:11:50 点击:

摘要:通过调查龙岩市杂交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情况,探讨影响龙岩市水稻育种研究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关键因素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今后我市水稻育种团队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育种;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水稻,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全国超过60%的人以大米为口粮[2]。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两系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使杂交水稻由三系过渡到二系,并比三系增加产量5%以上,而且,育种程序有繁到简,效率更高,这是水稻育种史上第三次飞跃[3-5]。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国向现代化农业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龙岩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水稻育种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农村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培育一批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优质、高效、绿色、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杂交水稻新品种,完成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如何解决龙岩市水稻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推动我市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品种与技术支撑。

龙岩市水稻育种研究及生产现状分析

1.1水稻育种环境条件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介于北纬24°4702-25°3522″,东经116°4029-117°2000″之间,东连漳州市,西接梅州市,北邻赣州市。龙岩市属低纬度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春夏湿润多雨,气候宜人。年均气温18.0℃,年平均日照时数1858h,年平均降雨量1873.3mm,年降水日数120161d

1.2水稻育种团队成员及最新育成成果

水稻育种团队成员有10人,其中,高级农艺师4,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2人,其他2人。近年来,水稻育种团队主要育成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福龙S2、奥龙1S2,主要育成杂交稻新品种福龙两优6387、福龙两优1031、福龙两优295个,均通过福建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鉴定)。水稻育种团队继续深化海南南繁水稻育种攻关,出圃了2个稳定糯稻不育系品系;筛选出“龙华1号”、“福龙两优89”、“岩紫787”等3个苗头组合参加2021年福建省水稻科研联合体、科企联合体的区域试验。新育成的“福龙两优86”破格进入2021年福建省水稻科企联合体生产试验。

1.3水稻推广面积及产量水平

龙岩市是福建省三大产粮区之一,我市粮食生产以稻谷、薯类、豆类为主,其中水稻占粮食总产量比重超过89%。据统计部门统计,2020年我市实际完成水稻播种面积168.46万亩,比上年增加1.56万亩,增幅0.93%,产量实际完成74.23万吨,比上年增加0.86万吨,增幅1.17%2020年龙岩市谷物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为91.5%。水稻播种面积与产量位列全福建省第三,单产水平居福建省第二。

龙岩市水稻育种研究及生产中存在问题

2.1新品种同质化严重、品质档次结构不科学

水稻育种种质资源材料总共保存2349份,其中,籼型水稻种质材料1596份,有色水稻种质材料191份,糯稻种质材料562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不多,缺乏适宜轻简化栽培的水稻新品种以及高端优质稻品种。市场上新品种同质化较为突出,突破性品种不多,适宜节肥节水节药、机械化生产、缺少直播栽培的专用型品种,不能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发展对专用品种的需求。优质稻的品质档次结构不合理,骨干品种不突出,中低档优质米所占比例大,不适应稻谷加工企业的需求。

2.2育种手段和方法单一、交流学习需要加强

水稻育种手段和方法相对滞后,主要还是以传统的育种技术为主,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几乎空白,这直接放缓了水稻亲本材料创新和新品种育成;水稻育种周期长、工作量大、所需科研经费较多,特别是海南南繁育种费用开支较大,而现阶段水稻育种经费主要以省、市科技项目经费为主,其他部门支持的经费不多;跟省内外水稻育种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在福建省水稻产业体系、福建省水稻种子工程、福建省重大专项等水稻育种平台依旧空白。水稻育种团队人员老年化严重,人才梯度不科学。

 

2.3品牌效应弱、米粉加工专用品种缺乏、种粮积极性不高

在福建省,三明市有河龙贡米、南平市有浦城大米,但龙岩市没有区域品牌大米;龙岩市水稻稻米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龙岩市水稻产业链短、产业水平低,还基本停留在稻谷生产、稻米初加工初始阶段,市场上除加工米粉、粿条等外,其他延伸的加工产品不多,品牌效应弱。在长汀县馆前镇米粉加工产业园调研时发现,米粉加工型水稻种植规模小,粳米供应不足,目前米粉加工当家品种仍为70年代漳州市农科所选育的常规稻‘78130’、和‘79106’为主,由于品种退化、土壤、水资源污染及栽培技术落后导致稻米品质不达标,严重阻碍米粉提质增量,进而严重制约其米粉加工厂产业化的进程。同时,随着农资成本和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种粮效益空间不断被压缩,一般农户种植粮食作物只赚工钱没有利润,大户每亩利润只在300元左右,与百香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有较大差距。

2.4水稻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低,阻碍‘五新’技术推广应用

龙岩地区山垄田田块多且面积小,种植规模较小,优质稻种植效益不高,水稻机械操化程度低;由于种粮效益不高,及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向非农产业转移不断增多,尤其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农业流失,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妇女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素质低,直接影响到优质稻“五新”技术推广应用。

2.5科技服务力量不足、基层政府关注度需加强

乡镇基层农业技术力量弱化现象不断加剧,人员流失严重且年龄、知识老化,队伍力量薄弱,青黄不接。对很多基层农技人员来说,兼职多,农业技术推广业务成为副业,甚至部分乡镇出现无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业务。部分基层政府对粮食安全关注度不高,抓粮食生产实际行动不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阻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发展定位及发展思路

3.1加快优质稻品种选育、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种植品质和效益

跟其他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育种,加快优质稻审定,加快试种示范及推广进程,努力提高优质品率。以提高品质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合理规划优质稻种植区域与规模,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主推品种,促进“调整兴绿”和品质的全面提高。以水稻育种团队协助武平喜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武平县优质稻米产业研究院”为契机,在上杭县古田镇、新罗区适中镇、武平县象洞镇等地成立优质稻‘福香占’、‘福龙两优6387’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片,建立优质稻高产栽培核心展示示范点,配套示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优质稻品种品质档次明显提升,优质稻产业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

3.2种质资源交流常态化、加强育种及栽培技术攻关

针对龙岩市区域特点,每年有针对性的进行种质资源交流,引进一批有香味、米质优、高抗的亲本材料,对主要亲本材料进行创制与组合筛选,选育出优质、抗性好、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应用于生产;强化联合水稻育种攻关,特别是水稻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的研究创新,构建高效精准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应用于育种实践。针对龙岩市区域特点,加强对适宜轻简化栽培新品种的选育及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攻关。在长汀县馆前镇绿江家庭调研时,科技人员因地制宜协助农场负责人拟定了操作性强的优质稻新品种筛选、稻田规划、稻鸭共生系统肥水管理及鸭饲喂技术等方案,重视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生态、绿色、环保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而推动龙岩市水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3.3加强科技人员交流学习、共建科研及科企示范基地

水稻育种团队选派年轻的水稻专技人员前往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分子育种中心跟班学习,进而提升我所水稻品种创新选育能力,丰富水稻育种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优化团队人才队伍建设;共建科研及科技示范基地,争取我所尽早加入福建省水稻产业体系、福建省水稻种子工程、福建省重大专项大家庭,深化开展与省内外科研院所水稻新品种选育合作攻关,形成协同创新体系。省农科所水稻所选派有实战经验的水稻育种科技人员蹲点龙岩水稻育种团队技术指导。加快共建科企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在长汀县馆前镇米粉加工产业园调研时,双方一致同意在加工型水稻新品种引进、配套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研发新产品等方面为加工企业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为推动龙岩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龙岩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结合国家、省、市种业创新工程,开展龙岩市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加大龙岩市水稻地方特色品种产业化开发力度,推动龙岩市水稻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比如我所特色品种糯稻品种、米粉加工专用稻等。

3.4培育稻谷加工企业品牌,实现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业”转型

要扶持我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外,再重点培植和扶持23个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争创23个优质大米知名品牌。通过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绿色精品稻米标准化示范区的扩大示范,促进这些标准在稻米生产、加工、流通、管理等环节的广泛应用。促进结构优化,品质提升,发展无公害稻米、绿色稻米、有机稻米等优质大米品牌,提升产品价格与经济效益。

3.5加强特优稻生产产业化、机械化,确保粮食丰产、稳产

通过福建省粮食产能区项目、兴建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通过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对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耕、种、防、收、烘干五个环节进行补助。建议市政府督促政策扶持力度弱的县(市、区)及时出台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县、乡要保证有足够农技人员有足够时间开展粮食生产等农技推广服务,加大“五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3.6成立水稻产业发展智库,为其提供智力科技支撑

组建区域水稻发展联盟,聘请稻谷加工的资深专家进行品牌徽标设计、品牌宣传及维护等规划认证,共同打造龙岩市稻谷加工品牌,促进老百姓对我市稻谷加工品牌的信赖与支持,提升稻谷加工竞争力,加强稻谷加工企业、水稻合作社横向联系,推动各方合作,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激发稻谷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活力,构建稻谷企业科技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忠孝.中国水稻生产形势分析[J].杂交水稻,2009,246:1-7.

[2]吴建明,李辉,仇建国.昆山市超高产水稻品种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85-94.

[3]游倩.南平市建阳区杂交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2019,372:56-59.

[4]蔡巨广,廖荣周,许鸿江等.将乐县水稻产业现状调查报告[J].福建稻麦科技,2019,374:57-60.

[5]魏伟谦,石红,古子怀.梅州市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2:62-64.

作者:彭玉林 郭达伟 来源:龙岩市农科所信息网
  • 龙岩市农科所信息网手机版入口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联系信箱:lynks62@163.com 科管科:0597-5383108 办公室:0597-5383125 闽ICP备160209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