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农科所创建于1959年5月,是闽西唯一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市规模最大、专业设置齐全、科研能力雄厚的公益性研究机构,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科技生力军。主要负责我市基础应用性农业科学研究,具体承担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高新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研究,开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普教育及“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和指导工作等。“十五”期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结果,龙岩市农科所全国排名第64位,省排名第11位,在我省地市级农科所中名列第一。
拥有生物技术中心、水稻种子质检室等科研实验室1000 m2,试验钢架大棚20000 m2,保存甘薯、水稻、花生等农作物种质资源2000余份。内设机构有旱粮育种研究室、水稻育种研究室、果蔬育种研究室、高新技术研究室、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室、科普教育科、农业科技开发科、办公室等8个科(室)。现有在职职工69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农艺师1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农艺师17人,助理研究员和农艺师21人;硕士研究生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人,市管拔尖人才3人。
建所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农科人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办所方针,紧紧围绕闽西“三农”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农作物良种选育、农业高新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科技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共获得国家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4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2项;通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5个,省或区域审定的品种26个;研发出甘薯茎尖脱毒技术、植物直播托盘浅水育苗技术、瓜果类蔬菜嫁接栽培技术等5项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00多万亩,培训农民技术员1万多人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亿元,为推动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重大贡献。先后被授予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龙岩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技术依托单位、全国农村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称号。
移动端首页 | 电脑端
程序设计:龙岩市农科所 信息中心©
龙岩市农科所创建于1959年5月,是闽西唯一一所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是我市规模最大、专业设置齐全、科研能力雄厚的公益性研究机构,是我市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科技生力军。主要负责我市基础应用性农业科学研究,具体承担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业高新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研究,开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普教育及“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和指导工作等。“十五”期间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科研能力评估结果,龙岩市农科所全国排名第64位,省排名第11位,在我省地市级农科所中名列第一。
拥有生物技术中心、水稻种子质检室等科研实验室1000 m2 ,试验钢架大棚20000 m2 ,保存甘薯、水稻、花生等农作物种质资源2000余份。内设机构有旱粮育种研究室、水稻育种研究室、果蔬育种研究室、高新技术研究室、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室、科普教育科、农业科技开发科、办公室等8个科(室)。现有在职职工69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农艺师1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农艺师17人,助理研究员和农艺师21人;硕士研究生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人,市管拔尖人才3人。
建所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几代农科人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的办所方针,紧紧围绕闽西“三农”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农作物良种选育、农业高新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科技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共获得国家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4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2项;通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5个,省或区域审定的品种26个;研发出甘薯茎尖脱毒技术、植物直播托盘浅水育苗技术、瓜果类蔬菜嫁接栽培技术等5项新技术。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00多万亩,培训农民技术员1万多人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00亿元,为推动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重大贡献。先后被授予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龙岩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的技术依托单位、全国农村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等称号。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新阶段,随着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科研条件的不断完善,科研工作的不断推进,以“科技创新、支撑发展、服务三农”为发展目标,坚持项目带动、科研品牌和人才发展三大战略,龙岩市农科所必将为闽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西重要增长极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