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症状:甘薯软腐病多在薯块的一端或伤口处先发生,随后迅速侵入内部。受害部分组织软化,表皮呈褐色,破损时有黄色汁液流出,并带有发酵的酒香味。发病后期表皮变为深褐色,带霉酸味。湿度较大时,薯皮表面长出一层灰白色的绵毛,毛上密布小黑点,在干燥情况下,病薯外表完整无霉,但因水分迅速消失,最后成为内部干腐的僵块。
发病规律:病菌附着在被害作物和贮藏窖内越冬,为初次侵染源。病菌从伤口侵入,病组织产生孢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薯块损伤、冻伤,易于病菌侵入。温度15-23摄氏度,相对湿度78%-84%,有利于病害发生。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适时收获,避免机械损伤。夏薯要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选晴天收获,挖薯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生伤口。
精选健薯,做到安全入窖。在甘薯入窖前要精选,淘汰病、残、烂薯,水气晾干后入窖,尽量用新窖。旧窖用前要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也可每平方米用硫磺15克进行熏蒸消毒杀菌。
加强管理,降湿、保温和通风。贮藏前期,即入窖后30天内,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通风、保温和散湿,温度控制在15℃以下,湿度控制在90%~95%。利用通风孔或门窗,有条件的利用排风扇,加强通风。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采取晚上打开、白天关闭的方法;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通风孔可以日开夜闭,待窖温稳定在15℃以下时可不再通风。贮藏中期,即前期过后到立春的这段时间,窖温降低,是薯块最容易受冷害的时期,保温防寒是这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使窖温不低于10℃,最好控制在12℃~14℃。封闭通风孔或门窗,加厚窖外保温层,薯堆上覆盖草垫或软草。贮藏后期,即开春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升高,要经常检查窖温,保持在10℃~14℃,中午温度过高及时放风,傍晚及时关闭风口,使窖温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
移动端首页 | 电脑端
程序设计:龙岩市农科所 信息中心©
发病症状:甘薯软腐病多在薯块的一端或伤口处先发生,随后迅速侵入内部。受害部分组织软化,表皮呈褐色,破损时有黄色汁液流出,并带有发酵的酒香味。发病后期表皮变为深褐色,带霉酸味。湿度较大时,薯皮表面长出一层灰白色的绵毛,毛上密布小黑点,在干燥情况下,病薯外表完整无霉,但因水分迅速消失,最后成为内部干腐的僵块。
发病规律:病菌附着在被害作物和贮藏窖内越冬,为初次侵染源。病菌从伤口侵入,病组织产生孢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薯块损伤、冻伤,易于病菌侵入。温度15-23摄氏度,相对湿度78%-84%,有利于病害发生。
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适时收获,避免机械损伤。夏薯要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选晴天收获,挖薯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生伤口。
精选健薯,做到安全入窖。在甘薯入窖前要精选,淘汰病、残、烂薯,水气晾干后入窖,尽量用新窖。旧窖用前要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也可每平方米用硫磺15克进行熏蒸消毒杀菌。
加强管理,降湿、保温和通风。贮藏前期,即入窖后30天内,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通风、保温和散湿,温度控制在15℃以下,湿度控制在90%~95%。利用通风孔或门窗,有条件的利用排风扇,加强通风。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采取晚上打开、白天关闭的方法;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通风孔可以日开夜闭,待窖温稳定在15℃以下时可不再通风。贮藏中期,即前期过后到立春的这段时间,窖温降低,是薯块最容易受冷害的时期,保温防寒是这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使窖温不低于10℃,最好控制在12℃~14℃。封闭通风孔或门窗,加厚窖外保温层,薯堆上覆盖草垫或软草。贮藏后期,即开春以后外界气温逐渐升高,要经常检查窖温,保持在10℃~14℃,中午温度过高及时放风,傍晚及时关闭风口,使窖温保持在适宜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