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它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而在水稻生育后期主要发生的是穗颈瘟和谷粒瘟。
主要症状:穗颈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颈和枝梗基部,产生褐色小斑点,病斑经过扩展蔓延后环绕穗颈和枝梗,并分别向上下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也能产生灰绿色霉层,穗颈瘟如发生早会形成秕谷和白穗,发病晚谷粒会不饱满。谷粒瘟主要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
发病条件: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当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对于未发现病害的地块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在水稻抽穗前期和抽齐穗以后各用一次药。对于已发现病害的可选用40%稻瘟灵1500倍液或25%咪鲜胺4000-50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稻瘟病。另外其它保护剂还有45%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可与上述治疗剂交替使用1-2次,会有更好的防效,并可兼治其它病害。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又称云纹病。纹枯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也很大,它能削弱根系的吸收能力,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症状: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杆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形似鼠粪,易脱落,是下一年的侵染源。
发病条件: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和流行,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用 70%甲基托布津100克/亩兑水喷雾,或70%纳米欣100克/亩,或25%丙环唑25-30毫升/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7.5-50克/亩,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另外要注意,喷药时要排水,把病患处露出,药喷在发病处,及时配合晒田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近几年发生逐渐严重。症状: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来年再侵染。
发生条件:稻曲病菌侵染稻粒的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尤以刚破口处的嫩颖最易遭受侵染。破口期遇阴雨天发病重,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发病重,抽穗早的发病轻,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1、用70%纳米欣1000倍液兑水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喷1-2次。2、可用57.6%冠菌清干悬浮剂30克/亩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喷2-3次。3、用25%咪鲜胺乳油50-60毫升/亩,每隔5-7天喷一次,喷2-3次。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有两个,一是破口前期,一是抽齐穗后,在这两个时期各用一次药,就可达到很好的防效。
移动端首页 | 电脑端
程序设计:龙岩市农科所 信息中心©
一、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它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而在水稻生育后期主要发生的是穗颈瘟和谷粒瘟。
主要症状:穗颈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穗颈和枝梗基部,产生褐色小斑点,病斑经过扩展蔓延后环绕穗颈和枝梗,并分别向上下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也能产生灰绿色霉层,穗颈瘟如发生早会形成秕谷和白穗,发病晚谷粒会不饱满。谷粒瘟主要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
发病条件: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当前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对于未发现病害的地块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在水稻抽穗前期和抽齐穗以后各用一次药。对于已发现病害的可选用40%稻瘟灵1500倍液或25%咪鲜胺4000-50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稻瘟病。另外其它保护剂还有45%代森铵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等,可与上述治疗剂交替使用1-2次,会有更好的防效,并可兼治其它病害。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又称云纹病。纹枯病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也很大,它能削弱根系的吸收能力,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症状: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杆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形似鼠粪,易脱落,是下一年的侵染源。
发病条件: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和流行,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用 70%甲基托布津100克/亩兑水喷雾,或70%纳米欣100克/亩,或25%丙环唑25-30毫升/亩,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7.5-50克/亩,每隔5-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另外要注意,喷药时要排水,把病患处露出,药喷在发病处,及时配合晒田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近几年发生逐渐严重。症状: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来年再侵染。
发生条件:稻曲病菌侵染稻粒的时期在水稻破口期,尤以刚破口处的嫩颖最易遭受侵染。破口期遇阴雨天发病重,抽穗扬花期遇雨及低温发病重,抽穗早的发病轻,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1、用70%纳米欣1000倍液兑水喷雾,每隔5-7天喷一次,喷1-2次。2、可用57.6%冠菌清干悬浮剂30克/亩兑水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喷2-3次。3、用25%咪鲜胺乳油50-60毫升/亩,每隔5-7天喷一次,喷2-3次。稻曲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有两个,一是破口前期,一是抽齐穗后,在这两个时期各用一次药,就可达到很好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