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所简讯
分类学科
学习宣传思想专题
主题教育
党纪学习教育
党的二十大专题
党史学习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类学科
>
果蔬杂粮
> 内容
蔬菜科研:成就与问题
作者:网络佚名 更新时间:2011-7-15 8:56:24
一、我国蔬菜研究进展
1、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
(1)继续搜集与保存 新建了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300平方米,改善了种质贮藏条件,对已保存的种质资源分批进行更新,同时继续搜集、保存新的种质资源。截止2004年,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已达30642份。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农业部“948”项目等途径,大力开展国外蔬菜种质资源引进,据不完全统计,引进国外蔬菜种质资源总数已达1.7万份次,丰富了我国蔬菜基因库,不少优良种质已在蔬菜育种中作为原始材料或在生产中直接利用。
(2)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对搜集到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纯化。在十几种蔬菜作物中筛选出300余份优异种质资源,有些已用作育种亲本。
(3)开展了部分蔬菜作物核心种质研究和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的研究,将13种蔬菜超干燥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研究其发芽率、发芽势等方面的变化。开展了蔬菜种质资源的交换、分发,1996年以来,向国内外500多个单位发放交换50余种蔬菜的种质7000余份。
2、蔬菜作物遗传育种
(1)蔬菜作物分子育种取得明显进展
抗病毒基因工程发展较快,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也已取得一些成果,转乙肝病毒抗原蛋白基因番茄,转降钙素番茄、油菜、生菜均获成功。其中转乙肝病毒抗原蛋白基因番茄和转降钙素生菜已被“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批准进入中间试验。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迅速,主要蔬菜作物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批重要性状的相关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获得了标记。
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作物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2)细胞工程技术育种技术有新的突破
利用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的辣(甜)椒新品种已大规模应用。
大白菜小孢子培养已实用化,培育出多个白菜品种已大规模推广应用。小孢子培养在辣椒,茄子、青花菜、甘蓝等作物也已获得成功,并逐步用于加速自交系的选育。
黄瓜未授精子房培养获得成功,已利用该技术获得一批优异的纯合育种材料。
西葫芦大孢子培养也己获得成功。
通过远缘杂交结合胚培养技术,首次获得黄瓜与同属野生黄瓜的种间杂种以及系列特异资源。
(3)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等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不断提高并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蔬菜抗3种以上病害的鉴定技术和标准,主要蔬菜重要品质性状评价鉴定方法与标准更为完善。主要蔬菜耐热、耐寒性,设施栽培的茄果类、瓜类耐低温弱光性,主要十字花科作物耐未熟抽薹性评价鉴定技术有明显提高。
开展育种的蔬菜种类明显扩大,蔬菜杂种优势利用已发展到27种蔬菜作物。
杂交种制种技术有新的突破。大白菜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辣(甜)椒核基因雄不育、胞质雄性不育已实际应用,对其遗传规律研究有新进展。
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已大规模用于配制商品化杂交种,育成中甘17、中甘21等5个甘蓝新品种已在十几个省市推广,逐渐实现甘蓝制种技术的变革;由国外引进的改良甘蓝胞质雄性不良材料通过转育改造也开始进入实用化。
育种目标由以丰产、稳产为主转向优质、多抗、丰产、专用,特别是设施栽培专用品种,优质加工专用品种,优质耐贮运品种,抗病抗逆反季节栽培品种。出口贸易的外向型品种得到重视并有所突破。
除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外,部分种子企业进入育种行列。
近年来,每年培育通过审定(鉴定)的蔬菜新品种达70-80个,1980-2004年培育出的通过国家或省(市、区)审定的蔬菜新品种数达到约2680个,这些品种在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发挥着主导作用。
3、设施蔬菜标准化规模化栽培迅速发展
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达250万公顷,约占世界设施栽培面积的70%。近年来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促进设施蔬菜提高单产10%-15%,提高经济效益15%-20%,主要研究进展有:
在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初步建立了温室番茄、黄瓜栽培环境、生产、管理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研制成功了温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温室环境信息采集专用传感器以及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软件等,提高了温室环境的调控手段和智能化水平。
温室结构和配套设施不断优化与改进,提高了温室综合性能和生产效率。
育成一批适于不同地区设施栽培的黄瓜、番茄、甜椒新品种,其中大陆自行选育适于保护地长季节栽培的黄瓜品种市场占有率已达90%以上,正在逐步扭转大陆设施长季节栽培果菜类品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初步建立了规模化、标准化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体系。
4、蔬菜病虫害防治
基本上查明设施蔬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和虫害种类动态。
研究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黄瓜枯萎病效果显著,应用于保护地茄子生产已达50%以上。
从环保型化学诱导(寡聚糖、水杨酸等)、环境(高温、低温)等研究了诱导蔬菜抗病性技术,可提高蔬菜综合抗性35%;
Bt制剂、农用抗生素等生物农药大面积应用于蔬菜生产。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应用于设施粉虱防治。各种型号烟雾剂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大棚蔬菜蚜虫75%用烟雾剂防治,防控效果98%以上。
5、蔬菜贮藏加工
蔬菜产地开始注重产品的分级包装,建立不同型号的保鲜库进行产品的预冷。各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配送中心以满足城市超市的需要,在贮运过程中,天然或低残留保鲜剂得到普遍应用。这些措施,提高了蔬菜质量,减少了贮运过程中的损耗。
蔬菜加工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山东等省(市)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蔬菜加工企业,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净菜加工线。蔬菜切割菜也有发展。蔬菜深加工产品约占蔬菜销量的2%-4%,速冻蔬菜发展较快,速冻菠菜、青花菜、甜玉米、豌豆等已成为重要出口蔬菜品种。脱水蔬菜技术进步较快,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以番茄、胡萝卜为原料生产蔬菜汁、果蔬汁已在新疆等地大规模生产。从蔬菜中提取有效功能成分的研究取得进展,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已获得产品,由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已获成功。
6、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部在北京、广州、重庆建立了3个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1999年开始,研究制定(无公害、绿色等)蔬菜产品农业行业标准103个。
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有很大的提高。采用先进的气质连用仪可同时定性定量检测30余个产品。
2001年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37个城市蔬菜农残合格率由2000年的52.8%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
7、获奖科研成果与成果产业化
近年每年均有50-70项蔬菜科研成果获省(市、区)级科技成果奖。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2-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
大多数蔬菜科研单位都十分重视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开发、推广。
二、存在问题与今后的任务
近年我国蔬菜科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统一规划,不少研究所为自身眼前的生存而奔波;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和研究内容重复分散,单位之间缺乏协作,基础研究力量薄弱;不少研究人员深入实际少,对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少;优异种质资源缺乏,对现有种质资源深入研究少;跨国种子公司进入我国种子市场,使我国蔬菜育种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日益严重,蔬菜质量特别是食用安全堪忧,不合理施肥、用药造成菜田生态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技发展来解决。
目前,一些蔬菜科研项目已经列入国家有关重大科研计划,如蔬菜种质资源研究已列入资源平台建设项目,蔬菜改良中心项目已列入第二期种子工程项目,国外蔬菜种质引进已列入“948”项目等,蔬菜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及一些共性关键技术、蔬菜遗传育种、设施栽培、病虫防控、蔬菜产品精深加工等也正在列入“863”、国家攻关等有关计划。
我国蔬菜科技人员今后的任务是培育出更多的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提高我国蔬菜学科学术水平、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贡献。
分享到
上一篇:
加工番茄光合特性研究综述
下一篇:
蔬菜种子的年限要求
最新更新
07-24
●
种百香果采用搭棚架和篱架的优缺点
09-26
●
百香果扦插育苗技术
09-26
●
百香果嫁接苗的优点
09-02
●
百香果苗嫁接时期
08-29
●
百香果的适宜种植时期
热门推荐
08-29
●
百香果的适宜种植时期
06-21
●
秋西红柿病虫害管理
06-22
●
几种蔬菜类的施肥技术
06-21
●
果菜类蔬菜早衰的防治
06-20
●
高温对蔬菜的危害及对策
移动端首页
|
电脑端
程序设计:
龙岩市农科所 信息中心
©
1、蔬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创新
(1)继续搜集与保存 新建了国家蔬菜种质资源中期库300平方米,改善了种质贮藏条件,对已保存的种质资源分批进行更新,同时继续搜集、保存新的种质资源。截止2004年,保存的蔬菜种质资源已达30642份。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农业部“948”项目等途径,大力开展国外蔬菜种质资源引进,据不完全统计,引进国外蔬菜种质资源总数已达1.7万份次,丰富了我国蔬菜基因库,不少优良种质已在蔬菜育种中作为原始材料或在生产中直接利用。
(2)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对搜集到的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纯化。在十几种蔬菜作物中筛选出300余份优异种质资源,有些已用作育种亲本。
(3)开展了部分蔬菜作物核心种质研究和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的研究,将13种蔬菜超干燥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研究其发芽率、发芽势等方面的变化。开展了蔬菜种质资源的交换、分发,1996年以来,向国内外500多个单位发放交换50余种蔬菜的种质7000余份。
2、蔬菜作物遗传育种
(1)蔬菜作物分子育种取得明显进展
抗病毒基因工程发展较快,抗虫基因工程研究也已取得一些成果,转乙肝病毒抗原蛋白基因番茄,转降钙素番茄、油菜、生菜均获成功。其中转乙肝病毒抗原蛋白基因番茄和转降钙素生菜已被“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批准进入中间试验。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进展迅速,主要蔬菜作物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批重要性状的相关基因或数量性状位点获得了标记。
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作物品种鉴定与纯度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2)细胞工程技术育种技术有新的突破
利用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的辣(甜)椒新品种已大规模应用。
大白菜小孢子培养已实用化,培育出多个白菜品种已大规模推广应用。小孢子培养在辣椒,茄子、青花菜、甘蓝等作物也已获得成功,并逐步用于加速自交系的选育。
黄瓜未授精子房培养获得成功,已利用该技术获得一批优异的纯合育种材料。
西葫芦大孢子培养也己获得成功。
通过远缘杂交结合胚培养技术,首次获得黄瓜与同属野生黄瓜的种间杂种以及系列特异资源。
(3)蔬菜杂种优势利用等传统杂交育种技术不断提高并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蔬菜抗3种以上病害的鉴定技术和标准,主要蔬菜重要品质性状评价鉴定方法与标准更为完善。主要蔬菜耐热、耐寒性,设施栽培的茄果类、瓜类耐低温弱光性,主要十字花科作物耐未熟抽薹性评价鉴定技术有明显提高。
开展育种的蔬菜种类明显扩大,蔬菜杂种优势利用已发展到27种蔬菜作物。
杂交种制种技术有新的突破。大白菜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辣(甜)椒核基因雄不育、胞质雄性不育已实际应用,对其遗传规律研究有新进展。
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已大规模用于配制商品化杂交种,育成中甘17、中甘21等5个甘蓝新品种已在十几个省市推广,逐渐实现甘蓝制种技术的变革;由国外引进的改良甘蓝胞质雄性不良材料通过转育改造也开始进入实用化。
育种目标由以丰产、稳产为主转向优质、多抗、丰产、专用,特别是设施栽培专用品种,优质加工专用品种,优质耐贮运品种,抗病抗逆反季节栽培品种。出口贸易的外向型品种得到重视并有所突破。
除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外,部分种子企业进入育种行列。
近年来,每年培育通过审定(鉴定)的蔬菜新品种达70-80个,1980-2004年培育出的通过国家或省(市、区)审定的蔬菜新品种数达到约2680个,这些品种在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发挥着主导作用。
3、设施蔬菜标准化规模化栽培迅速发展
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达250万公顷,约占世界设施栽培面积的70%。近年来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促进设施蔬菜提高单产10%-15%,提高经济效益15%-20%,主要研究进展有:
在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方面,初步建立了温室番茄、黄瓜栽培环境、生产、管理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研制成功了温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温室环境信息采集专用传感器以及温室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软件等,提高了温室环境的调控手段和智能化水平。
温室结构和配套设施不断优化与改进,提高了温室综合性能和生产效率。
育成一批适于不同地区设施栽培的黄瓜、番茄、甜椒新品种,其中大陆自行选育适于保护地长季节栽培的黄瓜品种市场占有率已达90%以上,正在逐步扭转大陆设施长季节栽培果菜类品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初步建立了规模化、标准化设施蔬菜栽培技术体系。
4、蔬菜病虫害防治
基本上查明设施蔬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和虫害种类动态。
研究嫁接防治茄子黄萎病、黄瓜枯萎病效果显著,应用于保护地茄子生产已达50%以上。
从环保型化学诱导(寡聚糖、水杨酸等)、环境(高温、低温)等研究了诱导蔬菜抗病性技术,可提高蔬菜综合抗性35%;
Bt制剂、农用抗生素等生物农药大面积应用于蔬菜生产。丽蚜小蜂等天敌昆虫应用于设施粉虱防治。各种型号烟雾剂广泛应用于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大棚蔬菜蚜虫75%用烟雾剂防治,防控效果98%以上。
5、蔬菜贮藏加工
蔬菜产地开始注重产品的分级包装,建立不同型号的保鲜库进行产品的预冷。各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配送中心以满足城市超市的需要,在贮运过程中,天然或低残留保鲜剂得到普遍应用。这些措施,提高了蔬菜质量,减少了贮运过程中的损耗。
蔬菜加工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山东等省(市)新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蔬菜加工企业,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净菜加工线。蔬菜切割菜也有发展。蔬菜深加工产品约占蔬菜销量的2%-4%,速冻蔬菜发展较快,速冻菠菜、青花菜、甜玉米、豌豆等已成为重要出口蔬菜品种。脱水蔬菜技术进步较快,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以番茄、胡萝卜为原料生产蔬菜汁、果蔬汁已在新疆等地大规模生产。从蔬菜中提取有效功能成分的研究取得进展,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已获得产品,由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中提取不饱和脂肪酸已获成功。
6、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部在北京、广州、重庆建立了3个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1999年开始,研究制定(无公害、绿色等)蔬菜产品农业行业标准103个。
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有很大的提高。采用先进的气质连用仪可同时定性定量检测30余个产品。
2001年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37个城市蔬菜农残合格率由2000年的52.8%上升到现在的85%以上。
7、获奖科研成果与成果产业化
近年每年均有50-70项蔬菜科研成果获省(市、区)级科技成果奖。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2-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
大多数蔬菜科研单位都十分重视与企业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开发、推广。
二、存在问题与今后的任务
近年我国蔬菜科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统一规划,不少研究所为自身眼前的生存而奔波;科研院所研究力量和研究内容重复分散,单位之间缺乏协作,基础研究力量薄弱;不少研究人员深入实际少,对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少;优异种质资源缺乏,对现有种质资源深入研究少;跨国种子公司进入我国种子市场,使我国蔬菜育种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日益严重,蔬菜质量特别是食用安全堪忧,不合理施肥、用药造成菜田生态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科技发展来解决。
目前,一些蔬菜科研项目已经列入国家有关重大科研计划,如蔬菜种质资源研究已列入资源平台建设项目,蔬菜改良中心项目已列入第二期种子工程项目,国外蔬菜种质引进已列入“948”项目等,蔬菜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及一些共性关键技术、蔬菜遗传育种、设施栽培、病虫防控、蔬菜产品精深加工等也正在列入“863”、国家攻关等有关计划。
我国蔬菜科技人员今后的任务是培育出更多的先进、实用的科研成果,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提高我国蔬菜学科学术水平、促进我国蔬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贡献。